2018年12月30日 星期日

兩個故宮的離合(隨意摘要)

感謝大學同學之間點名和分享介紹這書,剛好自己本來就疑問北京和台北故宮之間的發展,加上下個月有中國團指定要去台北故宮參觀,幾年沒帶過中國團進台北故宮,想順勢釐清這疑問就來翻書。這位日本記者野島剛寫的內容出乎意料的好看和有笑點,隨意摘要和記錄分享在下。
《前言》
北京故宮館藏→180萬件,約10000箱(清朝品佔85%)&明清皇帝居住的紫禁城。另有1178箱留在南京。
台北故宮館藏→68萬件,約2972箱(清朝品超過90%)&起初重視收藏勝於展示,2007年後有整修門口變採光明亮,改善導覽服務。
蔣介石攜帶故宮文物來台動機:文物繼承者等同於中國正統政治者→政治價值>藝術價值。
宋美齡辦公室:昔日位在故宮院長辦公室隔壁,據說宋美齡常來故宮鑑賞文物,特愛翡翠累工藝品→2000年杜正勝上任故宮院長後廢止。
北京紫禁城有為乾隆造的房間叫「三希堂」,三希乾隆最喜歡的書法作品:王羲之的「快雪時晴帖」、王獻之的「中秋帖」、王珣的「伯遠帖」。
清末溥儀有賣故宮寶物變現,留入北京的古董市場「琉璃廠」,吸引不少日本鑑定家來買,其中山中定次郎大量收購後,透過英美開設的「山中商會」分公司,賣到全世界,被稱「世界的山中」。
1924年溥儀被逐出紫禁城,隔年故宮博物院成立,初次對外展示宮廷寶物。
日本人認為「鏡」、「玉」、「劍」,這三種神器象徵歷代天皇繼承皇位。天照大神曾授予日本傳說中的開國之神瓊瓊杵尊這三樣。
收藏品方面,台北故宮的強項在於完整收集宋代書畫及陶瓷器;北京故宮的強項在明清文物,如明代彩瓷、清代琺瑯彩。
元末書法家黃公望「富春山居圖」畫卷長7公尺,曾在明末陪葬吳員外燒了分兩半,被保存下來後,一在台北故宮,一在浙江省博物館,曾在2011年合在一起於台北故宮展出。
日本方面通過「藝術品免遭強制執行、假扣押或假處分」法案,台北故宮才願意出借展品。
台北故宮建築據說仿中國南京孫中山陵寢「中山陵」所建,建築物命名「中山博物院」,刻意在孫的百歲冥誕1965/11/12啟用。裡面的孫中山銅像,是請製作巴西里約熱內盧巨大耶穌雕像的法國雕刻家保羅·蘭多斯基(Paul Landowski)製作的。
《第一章》
「中華」一詞是孫中山發明的。「華夏」文化指指集合中華(中原)文明的精粹,故宮內部學術討論主要用語。
「亞洲」一詞,源自於希臘西元前五世紀創造。
台北故宮相關的電影《經過》於2004年製作,一位故宮研究員和文字工作者的愛情故事,內有拍攝到保管貴重文物的倉庫。影片結尾:「在這裡,有一座建在山裡的博物館,原來在這個島上應該只是暫時『經過』而已,但是命運卻讓博物館留在這塊土地上」。
杜正勝任故宮院長時的改革重點「去政治」,推廣「台灣化」、「多元化」、「亞洲化」、「國際化」。談及世界大型博物館,很少有政治家畫像。
對於台灣文化不入流故宮的質疑→證實故宮文化和收藏的單一性。
杜請到旅日台人彭楷棟捐獻,捐獻佛像,和亞洲各地收藏包含中國、中亞、南亞、東亞。
林曼麗推動故宮文物與科技結合,與國際頻道合作拍攝。展品展示從「類別」→「時代」。重視展示和服務人員的任用。
阿扁在2008/02/09參觀「大藏經」,祈求能轉運。
◎中國人的故宮→世界的故宮(台灣人的博物館)。
《第二章》
溥儀曾賣紫禁城文物,籌措生活費,在被送到政治收容所時繳出收藏充公,作者在香港拍賣會見到一隻溥儀首飾的翡翠玉簪,在瀋陽故宮見到一對的另一隻。
《第三章》
1925年紫禁城初次開放和展示宮廷寶物時,有將近2萬人參觀。
那志良,跟隨北京故宮成立,19557箱故宮文物搬運,運送到台灣的關鍵人物。曾像古董商學技巧,瓷器最易損壞。
清末中國文物的外流,興起歐洲的一股中國藝術風潮。1935年故宮文物初次在國外展出。故宮文物南運的上海後,英國最先邀故宮海外展覽,曾有萊斯保險公司(Royce)拒保,後來英國軍艦從香港到上海接展覽文物,共80箱。那志良當時和其他職員搭一個月的客輪,從上海到倫敦,協助14週的展覽。
古物有靈:指古物冥冥之中會自行趨吉化凶。
台灣總統府→台灣紫禁城
◎進入國家主人辦公和生活地,對中國人是相當有意思的事。
日本作家兒島襄著作【日中戰爭】,有提到那志良。
(故宮文物流轉關鍵)
918事變→南運
中日戰爭→西遷
國共戰爭→來台灣
《第四章》
蔣介石日記極少提到故宮,未提對文物搬遷的看法,令作者納悶,不過有詳述如何運黃金來台灣。
故宮文物分三批渡海來台。第一批包含現存放於中研院的「南京條約」。作者採訪隨故宮文物來台的工作人員時,指出散發著教養和優秀特質,卻又與人隔著一道牆沒融入台灣社會的外省人特質。第二批是搬運文物量最多的。
《第五章》
1961年故宮文物曾到美國五地巡展:華盛頓國家美術館、紐約大都會博物館、波士頓美術館、芝加哥美術館及舊金山笛洋美術館。
昔日保存來台故宮文物的台中霧峰北溝倉庫,已經荒廢,並在921大地震受到重創。
故宮設計競圖之爭,不公開徵選有五位設計師參與,最初王大閎的設計被中意,但是不夠有中華元素(權力、權威、服從)被排除,由黃寶瑜的「中國宮殿形式」勝出。
故宮文物是中華文化的象徵,作為容器的博物館,也必須綻放中華光輝。另一方面,對於在歐美學建築的王大閎而言,對於歐美社會,藝術和權力是分離的,文化沒有必要背負政治,博物館必須為使用者所用,促進提升使用者鑑賞藝術品的心情和心理效果,才是博物館的最大功能。
後來王大閎設計國父紀念館時有改圖,才為蔣政府所用。
日本人坂本五郎寄贈「唐三彩馬」,補充台北故宮缺乏的宋代以前藏品。
北京故宮在文革期間曾經被紅衛兵佔領,但在周恩來指示下,文物未受破壞,也在近年持續補充收藏。
◎談到故宮收藏質在台北,量在北京,未必完全客觀。
《第六章》
1980年代日本曾經經濟援助中華人民共和國。
國寶回流:中國1900年代後,開始收回散落世界的中國文物,與中國經濟崛起有關。
圓明園的獸首收購,北京解放軍系的保利集團,購回牛、猴、虎像。澳門賭王購回馬、豬,馬像仍放在澳門「新葡京飯店」。法國拍賣會的鼠、兔像擁有者,談:「中國留意西藏人權問題,馬上將獸首送給中國」。中國藝術商標價得到,但不付款。
《第七章》
2009年北京和台北兩地的故宮院長先在北京碰面,後在台北。
現場轉播一般來說,記者提問都會覺得緊張,深怕問題太蠢,但是台灣的記者好像不怎麼在乎,即使暴露無知也還不斷發問,令人覺得這是心胸開闊的南島風土上孕育的媒體特質。
◎親中國國民黨的故宮院長,價值觀都是中華至上,獨霸亞洲。周功鑫曾建議南院旁設計一個西遊記相關主題樂園才吸引人。
故宮文物至日本展出,馬英九任總統期間內2014年實現,關鍵是日本在2011年3月通過免除假扣押的法案。馬英九任內要拉攏日本,以及中國和台灣之間關係沒那麼緊張。
◎馬英九的的矛盾:對2014的日本故宮展,不准日本沿用李登輝總統時期,促成北京和台北兩地故宮的NHK紀錄片達成的共識,對故宮可不提「國立」,要求一定要提「國立」。卻在去新加坡和習近平握手時,允許中國稱「先生」,不彰顯領導者身份。
作者主觀談論:日本人和中國人對於「美感」的品味不同。中國人認為「很美」的東西,日本人會覺得雖然「很了不起」,但「美」中卻帶有「不祥」、「噁心」的感覺。以中國人崇拜饕餮圖樣的青銅器為例。
作者細膩談日本各媒體單位爭取日本故宮展的過程和積極,先促成北京故宮展,後來才是台北,無緣促成兩地故宮同展。

【日本雪具店渡假打工時光剪影】


Just miss the snow life in Japan Hakuba Village.

轉眼間一年又要結束,很多這一年的回憶還尚未整理,不過這幾天台北天氣又濕又冷,冷到讓人都有點想念今年前1/4時光待在日本白馬冰天雪地的生活,也把這時光剪成一段短片留念,裡面包含工作的雪具店、宿舍、滑雪和觀光活動。

2018年12月16日 星期日

單車遊記閱讀隨筆:踩著夢想前進

「踩著夢想前進」這一本二十年前的美加西岸單車遊記,是一位台灣女生寫的,有提到在旅程裡和最初旅伴拆夥旅行的故事。

最初單看書籍封面作者名不知對方是誰,只知應該是女生,書名也很老梗,好奇借來翻閱來看,原來是作者是台灣女生結伴單車環遊世界先驅的Vicky和Pinky,裡面的Vicky,不知為何她後來有改名,讓我看書封面作者名不認得是誰。

我並未翻閱過兩位台灣女單車客前輩的其他著作,這是第一本,好奇她們世界單車之旅最開始的故事。

翻書下來,Vicky在20多年前毅然大學休學的人生選擇,以及去日本查資料和自學日文的精神,一切都是為了要準備去海外單車旅行的過程,絕對讓我甘拜下風,畢竟要我費那麼多功夫才敢出國自助單車旅行,早就先麻煩到不想出去了,個人是靠現代科技方便,才會敢一人出門海外自助單車旅行的懶人。

裡面讀下來,最特殊和有感觸的是作者記下最初和日本男單車客中西大輔結伴,從美國阿拉斯加開始單車環遊世界,到中途兩人選擇拆夥各走各的過程點滴。

理想的單車旅程裡,男女一起走好作伴,男生還可以照顧女生,絕對是親友安心的最佳選擇,然而別人眼裡的理想,往往並非當事人當下碰到的實際。

若非特別有「愛」,男生和女生單車騎乘習慣和想法,普遍是有差距的,最直接的衝突是「速度差異」,很難包容。

體力一般的男生,騎一下就是可以比體力一般的女生快。男生沒耐心包容女生騎速的話,其實拆夥各自騎會比較好,書裡也談到雙方最後也是拆夥騎,才能保有各自單車旅行自在的步調。

今年自己和友人一起騎,就有碰到跟書裡一樣的衝突。對方嫌自己騎速不夠快,心情不爽過,行前我已經先告知友人,個人騎不快,也是有說和沒說一樣。

我從來不會因為騎比較慢,看不到對方背影而生氣,但是對方壓後一直很急躁我騎太慢,覺得土耳其上坡路或是國外市區車多道路隨便踩,應該也要時速超過十公里,甚至直接在外國人面前公開說:「我單車騎太慢,慢到不可能踩得動超高海拔的帕米爾公路啦!」,有讓我整個傻眼到。

沒想到結伴去中亞單車旅行,竟然比一人在歐洲自助單車旅行還累,人心比路況更難捉摸,特別是應對旅伴心裡上的疲憊,往往比體力上的勞累,更讓人脆弱,是我始料未及的。

記得7月在吉爾吉斯的比什凱克停留的最後一晚,我真的忍不住向友人抱怨,跟他一起騎單車的壓力很大,不開心到要掉淚,超想拆夥各騎各的,因為要提心吊膽我根本不可能讓他滿意的騎速要求,比突然要我比獨自處理在中亞自助單車旅行的所有事更困難。

友人見我露出難過委屈的一面,才將就放低他理想的單車騎乘速度標準,路上依然會抱怨我騎不夠快,甚至偶爾氣噗噗的往前衝先跑走,但是至少雙方沒有因為「騎速不同」的問題而分手,也只能消遣真的是「愛」了。

然後,一直懷疑我騎不下去中亞帕米爾公路的友人,等我們開始騎到高海拔路段時,變成是他身體常常不舒服踩不動要休息,我則是始終如一的龜速前進,在上坡路海放他,結果有一次友人又氣噗噗的抱怨:「你騎這麼快到那去啦!差點不想等你,在路邊自行紮營休息」,我又一頭霧水怎麼換騎太快也被抱怨?

對比前人海外單車壯遊踩在夢想前進,也和最初旅伴分手的過程,反觀個人的單車旅程,比起踩在夢想這美麗的名詞上,覺得和人一起單車旅行沒變成分手的路上,體驗無條件的「包容」,才是最偉大的。

事實上和人一起海外單車旅行到分手的同性與異性伴侶故事,默默還不少,不過這本應該是我目前看到的單車旅行文字故事裡,對這情形述說寫得最清楚的。

目前私人觀察下來,異性要結伴去海外長途自助單車旅行,結完婚再出去的,尚未聽說有單車旅行騎到要分手的情況,大概是離婚比自助單車旅行處理各種狀況更麻煩,任何旅途上的衝突相較之下,都是小事吧!

其他部分,作者在書裡提到處找圖書館用電腦寫Email打稿和聯繫朋友,跟現代用筆電和智慧型手機就能搞定對比,也令人讀來覺得特別有意思。

儘管作者這趟單車旅行,礙於當時對中南美洲治安的疑慮,選擇在美墨邊境結束旅程,日後和另一位女性朋友的環球單車旅途,始終沒有前進中南美洲,但是光在二十年前靠著紙本地圖單車壯遊海外,又撐得住單車旅途的辛勞,留下較詳盡的遊記故事,紀錄那時代在美加單車旅行的風景,也夠讓人欽歎了。

至於和作者分手各自單車旅行的日本男單車客中西大輔,則是一路騎遍世界五大洲130國,花了11年,在2009年結束環球單車之旅,他也有出書「騎出來的人生風景」,但是不如另一位單車壯遊全世界的日本單車客石田裕輔,所寫的「不去會死」系列出名,而且只有中國那邊出版的簡體字版。


臉書連結原文:
https://reurl.cc/o7k93

2018年12月12日 星期三

20181212·【歐洲單車旅遊講座】臺大學習夢想孵化器講座

沒想過有機會到這所單車好多的大學,用一小時簡短分享,去年一人自助歐洲單車旅行的故事。

穿越歐洲單車之旅更詳細的故事,個人有投稿在背包客棧分享:

《去了會死的穿越歐洲單車之旅》
https://www.backpackers.com.tw/forum/showthread.php…

《長途單車旅行6大實用APP分享》
https://www.backpackers.com.tw/forum/showthread.php…

先致謝在台灣大學工作的大學學姊邀約,從約騎單車變講座分享,是我單車講座邀約裡,最神奇的一次。

中午時間前來,前往辦小講座地點博雅樓的路上,還一度被騎著單車的學生群們,塞到無法前進,可惜倉促趕路下,未拍下這一幕。我一度覺得應該帶歐洲自助單車旅行的裝備,來撞開眼前單車群好了(誤)

碰到要從單車陣中脫穎而出才能到目的地的考驗,不禁憶起去年在荷蘭阿姆斯特丹騎單車時,過馬路和渡輪口等船時,那蜂湧出潮也氣勢磨刀霍霍的單車陣光景。

實際分享下來,小講座真有坐滿人,把握一小時快速講一下海外單車旅行初步的準備概念,以及一點旅程的故事。

唯一有特別說的是旅途中遇到的台德異國戀情侶故事,也致謝那位目前旅居德國的台大校友,在個人歐洲旅途中,有收留我在德國過夜幾晚,以及路途中詢問巴爾幹半島國家狀況。

講座後,私下和邀約的大學學姊小聊,有直接被問:「如果重來一次,還會再做一樣的選擇嗎」?

她主要是問工作上,不是單車旅行,我也沒有肯定的答覆,不過會承認對於工作事,自己一些抉擇上,其實沒像自助旅行這麼大膽,還在摸索前往目的地的路上。

沒想到今年跑講座分享,會從台灣北海岸金山高中到國境之南恆春工商,甚至到台灣最高學府,敘舊和認識新朋友,也是段不輸海外自助單車旅行的奇幻旅程了。

希望接下來就咬牙把之前一年半的故事,放到部落格分享,也希望自己不要偷懶,可以試著明年整理成電子書留念,至於紙本書就隨緣了。

臉書連結原文:

2018年12月8日 星期六

分享:2019年度導遊領隊國考報名和準備方法

※明年度考試報名到12/13截止,有興趣的不要錯過,一些準備方法分享在下。

2019導遊領隊考試資訊
資訊縮網址: https://goo.gl/3F4pyP
報名日期:107年12月4日至13日。
考試日期:
領隊人員:108年3月9日。
導遊人員:108年3月10日。
外語導遊人員口試(第二試):108年5月25日至26日。

考古題能上考試院下載。

參考書目有人推薦馬跡,或是找找看圖書館有沒有近年出版的考試用書能借來看。我十年前考的時候,是從師大圖書館借書來看準備的,過年時抽空讀一點就好,或者也不少人考前一週加減看的,自己當時也是2月時才開始抽空看準備的。

不過建議還是能先抽空看考古題,瞭解自己各科程度,評估要花多少精力準備,因為各科難易因人而異。

建議實務(二)就是法規那一塊狂練考古題比較有用。領隊的觀光外國史地基本上都是亂出一通,比導遊的台灣史地難猜題,幾乎要憑天分去考,不過有在國外生活和留意外國觀光資訊,相對不會那麼難考。

外文科最低要50分,其他科分數無論高低,四科平均60 分過就好。筆試考題全是單選題不倒扣。

先祝福明年順利考過,可放著等退休或未來有興趣當一種兼差機會也行,那時再去受訓就好😉

據說2020年會改由觀光局主辦,考試制度和參加資格可能會再改變,建議把握今年的機會。

聯絡表單

名稱

以電子郵件傳送 *

訊息 *